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文章

技术文章

总投资1395亿!巴陵石化己内酰胺产业链搬迁项目年底全面中交

来源:凯发    发布时间:2024-08-04 04:25:11   点击次数:73

  6月29日,在巴陵石化己内酰胺产业链搬迁与升级转型发展项目工地上,距离项目建设完工还有183天的倒计时牌,清晰地传递出这个关乎岳阳千亿石油化学工业及新材料产业链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省级重点项目,已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

  根据巴陵石化公司己内酰胺产业链搬迁项目负责人张晖介绍,按照建设节点,动力站第一台锅炉将在9月30日点火,10月中旬开始提供合格蒸汽,汽轮机开始单试。各工艺装置从11月份开始陆续中间交接,12月底实现全面中交。

  经过20多年持续技术攻关,巴陵石化内酰胺绿色生产成套新技术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于2020年获评中国工业大奖,不仅一举打破了70年来国外对己内酰胺生产技术的垄断,还将国内己内酰胺产能由本世纪初的10万吨/年提高到目前的400万吨/年。

  巴陵石化己内酰胺产业链搬迁与升级转型发展项目位于湖南岳阳绿色化工产业园,占地2650亩,总投资139.5亿元。该项目是是巴陵石化历史上投资顶级规模的项目。搬迁后产能将由原来的30万吨提升到60万吨,为巴陵石化公司建设世界领先化工材料企业奠定坚实基础。通过补链延链强链,推动岳阳石化产业体系转型、优化升级,打造岳阳千亿石油化学工业及新材料产业链“升级版”。项目建成后对岳阳进一步解决“化工围江”问题和推动长江经济带化工污染防治都具有示范意义。

  该项目总体设计于2020年9月15日获得中石化总部批复,同年9月下旬开展了地基处理工程招标。地基处理工程分为2个标段进行,分别由中石化胜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和北京燕化天钲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承建,工期计划4个月。

  己内酰胺(CPL)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大多数都用在生产尼龙6纤维和尼龙6工程塑料等,在化纤、纺织、汽车、电子电器、包装、机械、运动休闲及日用品等方面应用广泛。此外,己内酰胺还可以生产人造革、聚酰胺纤维及L-赖氨酸等下游产品以及用作医药的原料。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己内酰胺生产国,产能份额约占全球总产能的52%。中国己内酰胺产能呈稳步增长态势,鲁西20万吨/年、永荣20万吨/年、巴陵恒逸10万吨/年等多套装置的陆续投产,中国己内酰胺生产能力在2019年底达到约400万吨/年。中国尼龙6产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带动了己内酰胺需求的大幅度的增加,2019年中国己内酰胺需求预测约350万吨,约占全球消费总量的50%。

  中国己内酰胺生产装置大多分布在在华东和华中地区,供应地区差异化明显。中国己内酰胺产业呈现了投资日益多元化,随着石油化学工业、煤化工和化纤企业的加入,形成了国企、合资、外资和民企同台竞争的局面。中国己内酰胺生产企业大多配套了原料和下游尼龙6生产装置,能够更好的降低生产所带来的成本,确保原料来源和下游产业链发展。

  己内酰胺工业化生产已经有多重工艺路线,依据使用原料不同可大致分为甲苯法、苯酚法、苯法三种,其中又以苯法工艺路线占据主导。

  甲苯法,意大利SNIA公司专利技术,优点是原料甲苯丰富,工艺过程步骤少,缺点是原料消耗比较高,副产物硫铵比较多,产品后期精制比较复杂。

  苯酚法,世界上早期己内酰胺装置都是采用苯酚法,改路线原料消耗低,产品质量好,安全性能高,但因原料苯酚价格较高,生产所带来的成本较高等原因被苯法工艺路线所替代。

  苯法,改路线包括环己酮制备、环己酮肟制备、己内酰胺制备等三个主要工艺过程,由于苯的来源丰富,价格较低,该路线已经占据了己内酰胺的主导地位。

  中国自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己内酰胺工业化生产,采用的国内自有技术比较落后,生产装置规模较小。1994年和1999年分别引入了荷兰帝斯曼公司和意大利SNIA公司的技术,中国己内酰胺行业发展步入正轨。此后,随着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己酮氨肟化生产技术,中国己内酰胺产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

凯发 All Copy Right 2005-2010 备案号:豫ICP备09027093号-3 技术支持:凯发k8官网登录 管理登陆 sitemap.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