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船行业,如其名称,即建造或制造船只的生产工业。造船业是一个产业带动性强,军民结合紧密的国家战略性行业。其快速健康的发展对于拉动国民经济增长,加快国家产业体系升级和解决社会就业等方面举足轻重。
造船行业与全球贸易紧密相关,海运作为全球贸易的动脉,其拥有成本低、覆盖广、容量等诸多优势。依据数据显示,在国际贸易中,一吨货物,每一公里的运输成本,公路是海运的26倍,航运是海运的95倍。
通过对全球造船周期的复盘我们也能够准确的看出,船舶行业具有典型的周期性,周期跨度大概在20—25年。
从全球造船业的发展来看,造船业经历了从英国至欧洲大陆,至美国,至日韩,再至中国的过程。目前,全球造船业已被中日韩三国垄断,三大造船指标中,中日韩三国合计占比超80%。
自2021年以来,全球造船市场整体活跃。一方面,受疫情的供需错配影响,海运价格自2020年底大面积上涨,波罗的海运费指数(BDI及BPI)持续保持高位。运价的大幅快速上涨使得船东盈利大增,流动资金充足,推动船东造船意愿。另一方面,受疫情影响,2020年手持订单及新造船订单下降,而伴随整体经济修复,2020年的推迟订单及2021年的需求释放,或将造成2021年订单达到高峰。在下文关于三大造船指标的介绍也印证此观点。
从造船完工量来看,中国与韩国交替占据世界第一的位置。2020年全球造船完工量为3006万修正吨,其中,中国造船完工量为1095万修正吨,占比为36.4%。
从手持订单量来看,2020年全球手持订单量为7033万修正吨,其中,中国手持订单为2542万修正吨,占比36.1%。能够正常的看到,2020年受到疫情影响,手持订单量会降低,而截止2021年5月,国内手持订单量为3015万修正吨,超2019年、2020年全年水平。
从新船订单来看,2020年全球新船订单为2050万修正吨,其中,中国新船订单为810万修正吨,占比39.5%。同手持订单量,新船订单在2021年迎来爆发,1—5月国内新船订单900万修正吨,超2019年、2020年全年水平。
对于船舶来说,铜在船舶中的应用一是船用螺旋桨,主要为黄铜、青铜或铜镍铝合金材质。二是冷凝管和海水管,通常材质为黄铜或铁白铜。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在2009年发布的文献中,对于我国船舶工业用铜做多元化的分析,主要列举了两类方法。
1、大概估计:经中国船舶工业协会统计,铜和铜合金用量约占军舰和商船自重的2%—3%
2、对造船用铜的主要部位进行具体分析:对船用螺旋桨、船用冷凝器(铁白铜冷凝管)、海水管系、铝黄铜冷凝管、船用电缆和船用泵阀分别进行统计估算。
但由于该文献发布时间为2009年,且近年来尚未有其他关于船舶耗铜的具体分析文献,随着造船行业的发展,技术推动船舶更新换代种类更迭,因此使用以上两类办法来进行估算,有极大几率会出现较大误差。
除上述方法外,根据有关联的资料显示,2016年西班牙海军出售的“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号轻型航母,该船总重8.6万吨,载有1.1万多吨铜(包括约640吨电缆)和约300吨铝。因此,可大概判断军舰含铜量约占自重的12%—13%。
另外,由于船舶种类的不同,不同船舶对于品质要求的区别,有关联的资料对于船舶含铜量进行了大概估计,军舰、LNG、LPG船含铜量约在12%左右,油轮含铜量约在7—8%左右,干船含铜量约在5—6%左右,能够正常的看到,越好的船铜含量将越多。而对于整体船舶耗铜估计,由于军用船舶数据的机密性,统计的造船完工量数据仅针对商用船舶,因此我们大家可以以7%进行估算船舶含铜量。
同时,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大家可以看到,在2003年开始加速交付的船舶,大概将在2023年开始慢慢地进入替换周期,并在2030年达到顶峰。而从2021年及2022年来看,由于船舶从下单到交付往往需要1年~3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因此,结合OCED预测2021年中国经济将增长8.5%,2022年预计将增长5.8%,判断2021年造船完工量将较2020年增长9%,2022年造船完工量将较2021年增长6%,相关耗铜量估算如下:
我们在进行上述造船行业耗铜分析研究时,仅针对商用船舶耗铜进行估算。而军工领域船舶,如军舰、航空母舰等,该类数据由于机密性,较难进行计算。但是从整体国防领域来看,2021年中国国防支出预算约1.35万亿,同比增长6.8%,略高于2020年6.6%的增速,明显高于2020年2.3%的GDP增速。
在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目标的指引下,我国军工行业需求旺盛。伴随十四五等规划陆续出台,军队全面加强实战化练兵备战成为大势所趋,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成为新的方向,这都需要国防预算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
未来,伴随国家军事实力的逐步提升,军用船舶领域耗铜将进一步增加。从造船行业总的来看,将对于铜的需求端产生逐步推动。